18611865175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山地旅游中的几种文化资源

2015-03-17

 文化这个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可以认为其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应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的精神领域活动及其结果。在本文中我们采取广义的文化概念。文化从其层面上分析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从时间角度分析包括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而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以文化为核心承载物并以文化体验作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魏小安提出在旅游业的竞争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的竞争;第二层次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在山地旅游尤其是文化名山的旅游中,文化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以山地旅游中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和茶文化为例,具体地介绍其在山地旅游中的地位、作用和具体表现。

(一)山地旅游中的宗教文化

    宗教是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有其基本仪式、教规和核心思想的,以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为核心标志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而在我国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五种主要宗教。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而在山地地区,更是有十分丰富和极高质量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正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在我国的山地中,有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有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和齐云山,这些名山集中而又突出地反映了我国的宗教文化在山地旅游中的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

    以九华山为例,可以对宗教文化在山地旅游中的角色及意义作出一般分析。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被世人公认为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的道场,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唐开元年间,朝鲜王室近族金乔觉东渡而来,驻锡九华山,其圆寂后,肉身不腐,众僧又观其貌正如佛典中所述之地藏菩萨,遂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称为“金地藏”。这一典故如今已成为九华山开发旅游时最重要的文化招牌。不仅对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有重大吸引力,而且对普通游客也是颇具吸引。这一典故可被认为是九华山宗教文化中的信仰资源。

    每年农历的七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是地藏菩萨的诞辰,这一天遂成为九华山一项重大的宗教节日,即“地藏法会”,一般持续一周左右。自1978年以来,九华山每年都会举行“地藏法会”。届时,世界各地佛教徒及普通游客会聚一山,其场面甚为壮大。普通游客既能看到重大佛教节日的庄严场景,又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这一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九华山宗教文化中的节庆资源。步入九华山的名寺宝刹,充盈耳间的是悦耳动听的佛教音乐。这些音乐以吟诵唱和为主,辅以部分乐器,格调清新,旋律优美。其佛教音乐既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又整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整体上体现了其教俗融合的特点。从精神层面看,九华山佛教音乐实际上是对宗教精神

的艺术化体现,它为实现人们与佛沟通的心态创设了极佳情境。九华山的佛教音乐可以被认为是九华山佛教文化中的艺术资源。

    总之,九华山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的旅游开发总体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宗教文化的核心是体现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域不空,誓不成佛”的普世价值精神。这种宗教精神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人生观和劝人行善的价值观。对其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能从形式上促进九华山旅游的优化升级,又能从实质上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山地旅游中的建筑文化

    建筑既是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创造性设计,又是人们对地表面貌的建设和改变。从时间上看,建筑应包括古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从形式上看,建筑主要有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而接下来要讨论的山地旅游中的建筑,主要指的是传统的古代建筑。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包含艺术家和工匠的精心设计和创造的建筑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古典建筑艺术。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名山大岳修建各式建筑的传统,从规模上看,既有宫殿式大建筑群,又有小型的单体建筑,从宫殿、寺庙、道观、别墅到普通民宅都有分布。而古人对山的崇拜,又造成客观上的一种刻意的塑造建筑意境,这种文化心态对山地建筑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以武当山为例,分析山地旅游中的建筑文化。武当山作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传说中是真武神的修仙得道之所。自历代封建王朝尤其是明朝几位帝王的大力推动,武当山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古典宗教建筑群,其作为明朝皇室家庙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国道教中的地位。在游客看来,如此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不仅可以带来视觉上的极大冲击和享受,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强烈震撼,感叹古人的建筑手法之高超精妙。有史可查的武当山早期建筑始于唐初,当时只是作为地方的祈雨词;至宋时,才作为道教活动场所而兴建宫观建筑;到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成祖朱棣的大力扶持,武当山开始大兴土木,形成了九宫八观、十二亭、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连片成群的大型整体建筑群,迅速上升成全国道教中心。其建筑本身就记录了历史的痕迹,对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政治的发展有深刻的反映。武当山建筑的特点也很明显。作为明朝皇室的家庙,其建筑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了皇家建筑的大气设计,全山形成以顶峰金殿为中心,周围建筑加以配合烘托,从而表现出帝王气概的特点。而武当山本身是道教名山,其建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宗教文化的直观反映,主要体现在其建筑在整体上与山势相适应,遵从了道教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观点,其规划在实际上体现了人间、仙山、天国的三者合一,即从古均州到天柱峰120华里的路程按照3:2:1的比例营造了人间、仙山、天国三种境界。

    可见,武当山建筑文化巧妙融合了封建帝制文化和宗教文化,将二者结合起来营造建筑,既能从宏观角度实现对整体建筑群的合理规划,又能从微观角度体现出其独具特点的文化品位。与此相类似,在我国的山地旅游中,可以归纳出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必将极大地丰富山地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山地旅游中的茶文化

    在我国的山地中,尤其是南方山地,往往随处可见大小茶园,山与茶几乎是相伴而生,名山与名茶二者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多种旅游产品的出现。我国居民大多有饮茶之习,招待客人更是离不开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的茶文化,山地旅游中的茶文化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以安徽省为例,对山地旅游的茶文化可作出一般概括。安徽省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其茶叶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好、种类多,在十大名茶中,安徽独占四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而这些名茶无一例外都产自山地区域,主要包括皖西的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两大茶区,如大别山区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再如皖南山区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这些山地区域的茶文化也已发展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特色产品。例如在九华山,将茶文化与当地的宗教文化相结合而创造的“九华佛茶”品牌,已成为九华山旅游的一大重要招牌,其关键之处在于将茶文化的修身养性与佛教文化的平心静气相融合,从而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文化产品。而在古徽州也即现在的黄山地区,巧妙地将茶文化与当地的名山旅游相结合。在茶文化的具体形态方面有佛家茶、道家茶、农家茶、文士茶等。

    在具体的开发手段上,将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相结合,形成文化体验的全过程。而在宣传层面,则通过举办各种茶文化节、茶乡风情游等形式实现对游客的旅游宣传与促销。通过以上手段,可以实现山地旅游中茶文化的深度开发,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中。应该指出的是,山地旅游中的茶文化是以资源的富集性为基础的,所以其开发也应是在对资源条件的客观分析基础之上,不具备条件的旅游地不可盲目模仿。而开发得当,就可使名山与名茶相得益彰,从而取得更好的预期效益。

来源:《旅游管理研究》

电话:18611865175

邮箱:zgleeman@outlook.com

公司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原ARC1号写字楼31楼

公司宣传册下载

扫一扫

Copyright © 2013-2016 ET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6007542号-1 网站开发 | 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