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1865175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

2015-03-10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包括有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高原。极高山、高山和高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丘陵、低山和中山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山地各类旅游资源丰富,是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场所。许多山地既有自然风景,又是文化名山。使山地旅游具有常胜不衰的特性。开发山地旅游资源是山地开发的一种方式,也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

1.1 山地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资源为主

    人们出于对山岳的崇拜和某些宗教活动,使一些山地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具体说,那些区位较好的中、低山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均很丰富;而区位较差的中山和高山、极高山等主要具备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有的甚至纯粹为自然风光。如我国许多传统名山:五岳的泰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还有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等等。我国东部最高山峰有台湾岛上的玉山(海拔3 997m)、秦岭的太白山(3767 m);海拔5 000 m以上的极高山有贡嘎山(7556m)、公格尔山、博格达峰、邛崃山主峰四姑娘山(6250m)等;众所周知,海拔8 000m以上的高峰全世界有14座,其中有9座在我国境内或国境线上。许多中低山与丘陵,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旅游中心城市,交通方便以及历史的原因等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秦岭的太白山、临潼的骊山、长沙的岳麓山、武汉的龟山、泰安的泰山、青岛的崂山等。

1.2 山地旅游资源是一个自然景观综合体

    山地旅游资源是具有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自然风光的综合体。山地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准(形态、成因、年龄)进行划分。从地质方面根据山体岩性的不同可将山地划分为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变质岩、石灰岩和红色沙砾岩等许多岩性类型。由于人类活动强度的地域差异,珍稀的动植物基本上栖息在山地,而平原地区农牧业发达已没有它们的生存余地。山地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分为建筑型、民俗风情型、宗教文化型和名胜古迹型。

1.3 山地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多元功能,既可以发展观光、游览、垂钓、狩猎、攀登、滑雪的磨砺意志锻炼身体旅游,以及避暑、疗养、保健、度假修身养性旅游;也可以进行探险、科考、仿古科普旅游,以及会议、商务旅游和宗教朝圣等。我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其综合价值高,凭借

其自身的风光特色在吸引国内外游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2.1 幅员辽阔、类型多样

    旅游业可分为资源型、混合型和客源型3类,山地旅游基本上属于资源型。该类旅游特点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离经济发达的城市客源市场较远。山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差,因此,开发旅游资源比较困难,投资较大,成本较高。在我国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特别是位于平原上的中、低山和平原与山区过渡带地区,因交通比山内便利,离中心城镇也较山区为近。如秦巴山地是我国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南北天然分界,是一系列东西延伸300km,南北宽120~180km的断块中低山,山坡陡峭、沟谷幽深、河流短促。加上冰川、流水的侵蚀形成许多自然景观(有72峪、旅游景区和景点100余处)、山岳景观(太白六月积雪、骊山、翠华山、南五台、楼观台等)、水域景观(石头河、沣峪、辋川峪、华山峪、大爷海、二爷海等)、生物景观(动植物种类繁多,仅种子植物2600余种、药用植物800余种、观赏植物1000多种、珍贵动物100种)、人文景观(蓝田猿人遗址、老子讲学处———楼观台、华山道教场、南五台佛教圣地、姜子牙钓鱼台、千年古刹草堂寺等)。秦巴山地位于我国中西结合部,南通北达,承东启西。东可抵中原大地,西通丝绸古道,南依巴山蜀水,北接关中平原。并与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大中城市相距甚近,交通便利。可以满足游客需求,扩大客源市场,提高游客的回游率。旅游地还需要一个接待中心,该中心常常是利用现有的城镇,现有的客源城市,例如临潼—骊山、泰安市—泰山、黄山市—黄山、华阴市—华山等。接待中心应位于进入旅游地交通线上,交通发达、通讯便利之处,距旅游地较近。该中心围绕旅游业应有较完善的经济结构,能够担负起接待服务的任务。随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容量的增大,接待中心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如没有一个完善的接待中心,就不可能高水平、多层次和全面发展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既影响旅游收入,又影响当地经济全面发展。

2.2 山地旅游景观变化明显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走一日历四季景,行十里观数重天”。讲的就是山地景观的时空变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要求步移景迁。山地景观很能满足这个旅游心理,不像在平原或草原,有时坐上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所见的还是同一类景观。游客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时空里,都能见到不同的景观,获得多种视觉享受。在垂向上,旅游景观带谱变化。一座山有足够的切割深度,便有自高原向下的带谱。带谱表现最明显的是植被和气候的分异。例如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湾内,从海拔800m河谷地带的墨脱(为热带常绿半常绿雨林)向上一直到南迦巴瓦峰(海拔7 782m,为高山冰雪带,有现代冰川发育)水平距离不过几十km,垂直距离不过7000m,自然景观却迅速更替,如同热带向极地经历变化。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是由于地带性和地形的影响而引起同一水平面上景观不同。例如秦岭为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其南北两坡垂直带谱的起始高度不一样。再如兰州附近的兴隆山,属黄土高原西端半干旱草原地带的石质山地,坡向对水热变化的影响很大。在海拔1800~2300m之间的森林带,一些冲沟所形成的阴阳坡森林类型不同,阳坡为落叶阔叶林,阴坡

为针叶林,一到秋季,阳坡的红叶与阴坡的绿叶相间分布,绚丽多彩,引人入胜。

2.3 山地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突出

    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总是有几类旅游资源组合在一起。“古来名山僧居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表现的是自然风景同人文景观的组合,而且组合后较之以前更具有吸引力。例如邛海风景区由古冰川遗迹—湖泊—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民俗风情(彝族、藏族等)—现代航天城组合而成。即使同一类型如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峰峰互不雷同,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欣赏又不相同。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丰富了欣赏的内容,增强了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4山地旅游资源密集度大

    平原上旅游资源基本上分布在二维空间上,山地旅游资源则分布在三维空间上。这是因为与平原相比山地地形变化大,由地形因素引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有很大的变化,因而旅游景点多,资源密度大。如武当山,有72峰、36岩、11洞、9泉、8宫、36庵堂、12亭、10祠、72岩庙。秦巴山地有72峪、寺庙30多处、温泉40多眼、珍稀动物100多种、药用观赏植物2600多种。

3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

3.1 山地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

    山地被开发为旅游胜地,其环境必然受到影响,这是无可非议的。生活垃圾(果皮、纸屑、包装袋等)的排放,游人环境意识差和游人过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均会对山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水质变差(污水)、土壤压实(车辆、践踏)、草丛遭践踏而死、物种减少、人类诱发的环境灾害、甚至工业污染等,均对山地旅游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开发山地旅游资源,首先就要考虑到旅游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并制定严格的完善的措施保护环境,使资源永续利用。许多风景区同时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生态条件实质上就是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和珍稀物种。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由国家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区,包括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其保护内容不仅是生态环境和珍稀动植物,还应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旅游资源,例如九寨沟、神龙架等就是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要充分考虑山地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和雪崩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在开发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环境灾害,做好规划,制定严格的防灾减灾治灾的方案。

3.2 重视开展总体规划与管理模式创新

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一个全面规划,为旅游管理提供战略性对策,以防止旅游业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一个旅游地的规划内容很多,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能源供应规划、旅游路线规划、旅游设施规划、物质供应规划、环境规划等等。由这些规划构成的科学合理的综合规划,旅游地才能协调发展。旅游地开发和经营还需要一个有一定权力的管理机构,以便统一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使规划得以实施。但山地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常位于边界线上,如县与县、地区与地区、甚至国家与国家的政区界限,往往给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要么都去投资开发,要么都不去开发,多方投资、重复建设、多头领导、矛盾重重,把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分割开来,使各部分的发展不协调,即使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亦无法实施,无法统一管理。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

是成立新的行政单位,与原来的行政单位同级或高一级;二是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同时,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创新,理顺运行机制,促使我国山地旅游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治理效益。

3.3 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应和其它开发项目相结合

    我国山区大多数处在“老、少、边、穷”地区,区域内部资金缺乏;又因山区旅游开发投资多、难度大和见效慢,对外商缺乏吸引力,这就决定山区旅游业需要国家进行重点扶持,并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国内外资金,但利用外资在数量上值得研究,因为利用外资的比例大,很可能让外商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获取大量的利润,继而使大量的资金外流,区域内得到的真实效益并不大。在利用贷款进行投资时,也应进行类似的研究。山区发展旅游业要同配套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因此,山区要有一个规模适度且较为完善、合理的经济结构,以便取得更大的效益。区域内应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类资源,极大地满足旅游的需要,就地取材,综合利用本地的各类资源,使旅游产品更具有地方特色,从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如以陕西秦巴山地的植物为原料,像蝴蝶、昆虫等,经过特殊的化学处理,制作出精美的使用纪念品,如钥匙扣、书签、发卡、标本等。还有保健品系列,如森林山珍野菜,像长安板栗、陕西秦椒;中草药如秦岭太白山手掌参、商洛天麻等;陕西青茶如子午仙毫、白河炒青等都可推出。在一些旅游资源价值大而为资金所困暂不能开发的山区,应研究其它资源开发的可能性,以期获得综合效益。

3.4 旅游交通道路先行,各项设施协调配套

    交通问题是多数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首要问题,可分为旅游地的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外部交通有两种:一是旅游地离交通干线不远;二是旅游地离交通干线较远。一些吸引力大但交通困难的山区旅游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考虑使用直升飞机和小型飞机。如成都至九寨沟正在考虑使用这种交通工具的可能性。内部交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不破坏风景、不破坏生态,通过更多的最佳的观景点。作者认为在以下情形下可重点考虑修建索道,即具有危险地段、有可能引发伤亡事件的山地,风景区面积大需花太多旅行时间的山地,老、少和体弱者难以攀登的山地,物质供应靠人挑的山地,生活垃圾难以运送至山下的山地和高山滑雪场等。

来源:郭彩玲《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电话:18611865175

邮箱:zgleeman@outlook.com

公司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原ARC1号写字楼31楼

公司宣传册下载

扫一扫

Copyright © 2013-2016 ET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6007542号-1 网站开发 | 网站建设